你敢在有父母潜伏的微信里吐槽吗?

微信朋友圈、微博、QQ空间、人人网架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沟通平台,最近有中小学生感到纳闷,私下里和同学议论的事怎么总是被老师逮个正着?也有学生发现,原来父母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自己的日志。网络“潜水”族隐隐出没,你还敢尽情吐槽吗?专家提醒,在信息化发达的社交工具背后,也别忽略了传统亲情交流。

老师潜水掌握“风吹草动”

本市某高中高二男生徐同学对同年级5班的一位女生有好感,平时在朋友圈里经常对女生的帖子点赞或评论两句,班级里的同学隐约知道内情。一天徐同学上课开小差望向窗外,英语老师走到他跟前,用手一指5班的教室方向调侃:“5班在这里,你怎么朝3班方向看啊? ”班级同学哄堂大笑。男生略显尴尬,事后才发现是微信“出卖”了他,原来老师偷偷“潜水”着呢。
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不少同学并没有将自己的班主任加为微信好友,“班主任要是加进来,我们和同学间的吐槽他们不都看见了吗?”一位大三同学直白地说。某高中班主任黄老师说,自己曾通过搜索号码来查找班里的同学,有不少验证都被拒绝通过,“偶有几位同学加我,我可以从他们的朋友圈里看到他们近期的学习状态、和同学相处的关系等等,其实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,但如果学生希望保护隐私,那我充分尊重他们。 ”

家人潜伏关注“生活动态”

上外学生金同学告诉记者,她在QQ上加了父母,当她在空间里写日志的时候,常常发现她父亲悄悄来访问过,偶尔看到同学给小金的留言,也会问几句。这段时间,小金忙着申请留学和实习,很久没有给家里打电话,“有一天,我考完英语四级,写了一篇很长的吐槽文,父亲看见了就跟我讲,以后不要在网上轻易写东西。”小金惊讶地发现,父亲访问她空间的时间是凌晨3点,“大概是父亲半夜里很想我了吧。 ”小金有些愧疚。

第二天,小金给父亲打电话:“爸你晚上要早点睡啊,我的空间里没什么八卦消息。”父亲在电话那头道:“父亲的关心与爱护为你在人生的航行中方向永不偏航,即使累点也没关系。 ”经历了这件事,小金非常理解父母,尤其上了大学以后,跟父母聊天的时间很少,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远远看着自己的孩子。

采访中记者发现,也有学生对加父母为好友并不“情愿”,加的理由一是为了“方便联系”,二是“不好意思拒绝”。不过有同学吐露,“自从加了我的妈妈跟各种姨的微信,我就不敢在上面乱讲话了。 ”

发布他人隐私或涉及侵权

心理专家表示,网络“潜水”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好的一面,家人可以适时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,老师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动态,及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纠偏,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,“潜水”绝不是“监视”。

上海盛沃律师事务所臧高韵律师表示,对于自己不想公开的隐私就不要公开,但有一点需要注意,不能发布别人的隐私,在未经他人同意和许可的情况下发布别人的私照或隐私,会涉及侵权。学生在网络吐槽的同时,不妨也在现实中和父母、家长多沟通,别忽略了传统亲情的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