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,“微信”的“附近的人”、“摇一摇”、“漂流瓶”等功能可以迅速找到陌生人并与其交流,然而“陌生人”这种虚拟身份的不确定性,也就使得“微信”的“陌生人”可信度较低。昨天,常州警方发布“治安警情周报”中,专门梳理了六大“微信”衍生案,犯罪中的受害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不少人涉世不深、轻信盲从,甚至把微信当作追求“一夜情”的工具。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现象,通过“微信”实施诈骗、盗窃、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。
案例一:摇来靓女 手机被“涮”走
不法分子通过微信交友,相约见面,伺机窃取对方手机或随身携带的财物。
今年5月,英先生通过微信“摇一摇”功能,摇来一位“靓女”,此后两人相约到酒吧聚会后,“靓女”借英先生的苹果手机出去打个电话,结果连人带手机不见了。
案例二:摇出“恋情” 女子失财失身
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搭讪,以唱歌、吃饭为由,骗取女孩信任,实施强奸行为。
今年8月,孙小姐通过微信认识了张某,两人聊得很开心,便应张某邀请去市区KTV唱歌,接着两人又去吃夜宵。两人玩到深夜11点多,孙小姐已有醉意,被张某带进宾馆后用威胁等手段强暴。
案例三:“摇”出暧昧 男子酒吧挨宰
一些年轻女子以加微信好友的方法骗取男士信任,将他们约至酒吧、咖啡吧进行高消费,骗取钱财。
今年3月,陆先生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个女孩,双方约定在文化宫广场见面,女孩还带了一个闺蜜。逛街后,两位美女提出要休息一下,于是他们一起去一酒吧喝了几瓶红酒,结果陆先生花了5900元“埋单”。
案例四:微信招嫖 保证金“打水漂”
不法分子通过微信发布招嫖卖淫信息,再以需要“体检费”、“保证金”、“上门费”等为由骗取汇款。
今年9月,做生意的赵某通过微信找到一个昵称为“红雨蓬”的女子。该女子微信主页上全是女性暴露照片,以及可以提供性服务之类的信息。于是,赵某拨打上面留的手机号码,对方以提供小姐上门服务需交保证金、服装费、保护隐私费等,让赵某先汇款。
赵某还真接连汇款45800元。可在宾馆等了大半夜,也没见小姐上门,这才发现被骗。
案例五:微信遭盗号 专骗亲人钱财
犯罪分子盗用微信,利用微信账号安全设置漏洞或者通过发送钓鱼网页,盗取微信账号和QQ号,以骗取受害人微信通讯录,进而再冒充亲戚朋友,以要交学费、急用钱等各种名义为由,要求汇款。
今年4月,杨同学收到表弟的微信称自己向同学借了钱,希望他帮忙先汇6500元还给其同学。
杨同学便通过网上银行,向对方汇了6500元。后来,他再联系表弟说起此事,这才知道表弟的微信号已经被盗。
案例六:“漂流瓶”没漂来奢侈品
犯罪分子利用微信的“摇一摇”、漂流瓶和LBS等功能,随机向手机互联网使用群体发布具有诱惑力的购物广告,如名品代购、低价促销等,通常表现是物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,从而抓住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,骗取钱财。
今年6月,袁女士在微信上发现一个叫“奢侈品厂价直销”的在卖包,与对方谈好以1300元购买2只名品包包,袁女士按说定的程序,向对方转账1300元。然而等了一周,袁女士仍未收到货,这才发现被骗。
警方提醒
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往往使得信息不透明,现在网络个人用户注册仍以“非实名制”为主。网友在网上交友务必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。与陌生人及不了解的网友约会见面,要有防范意识。最好叫上朋友陪同,不要单独前往。另外约会时对于对方提出来的借手机、借钱这些要求一定要多留个心眼。如果遇到不法侵害,要及时报警。
不要轻信各类广告,特别是面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各类商品,一定不要贪图小便宜,要擦亮双眼。如果对方提出借钱、汇款、现金转账等要求时,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辨别其真伪,条件允许的话,一定要打个电话问明情况,以防被骗。同时对于涉嫌诈骗、发布情色信息等内容的账号,用户千万不能纵容,一定要对其进行举报。在经过微信官方核实后,该类账号会进行处理,情节严重的会被永久封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