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下自己的墓志铭

在人们印象里,墓地总是恐怖的,中国的墓地大人总是不让小孩进去,怕看到不该看的东西,欧洲的墓地似乎会有吸血鬼和僵尸出没。其实,那些都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和影视片段。我在国外去过一些普通的墓园,并不觉得阴冷,跟中国陵园最大的不同,就是没有烟雾缭绕,没人嚎啕大哭,除了鲜花还有碑后个性化的墓志铭。

欧美人的墓志铭,大抵是两种风格,或温暖或幽默。温暖的如缪塞的墓志铭,用的是他的六行诗:“等我死去,亲爱的朋友,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。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叶,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,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,杨柳的绿荫啊,将显得那样轻盈、凉爽。”幽默的如海明威的墓志铭:“恕我不起来了!”也有特别标新立异的,如玛丽莲·梦露的墓志铭:37,22,35,R.I.P。一般人都不清楚这指的什么,原来,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、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,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。的确,爱美是梦露永远的追求,无论她去了哪里。

这些极具个性,也被后人称为经典的墓志铭,大都来自幕主生前的作品或者说过的话,也有一些是幕主生前自己拟好的。既然死亡是不能避免的,墓志铭也不如自己设计,就像设计自己的房子一样。

传统观念的缘故,中国人对于死亡总是充满敬畏和恐惧,墓志铭也总是庄重而认真的,这大抵跟我们的文化有很深的关系。在古代,墓志铭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,志多用散文撰写,叙述死者的姓名、籍贯、生平事略;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,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,表示悼念和安慰。我们现在说的墓志铭,指的都是墓碑背面的碑文,在中国大都是亲友对死者一生的评价。

现在除了名人墓地,人们虽然已经不再在碑后写长长的碑文,但语气依然沉重,而且内容单一,大都是“安息”、“千古”或歌功颂德。至于这个人生前是什么性格,对生活是怎样的态度,完全感受不出来。据说国内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个性化墓志铭,在湖北一陵园,一个不幸早逝的女孩的墓碑上除了“这一刻不失望,下一刻就有希望”外,还留下了QQ空间地址,她的妈妈一直在替她维护。但自己写的墓志铭,目前还鲜有。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,也许还是自己拟下自己的墓志铭,会更适合自己。温暖的、自嘲的、神秘的……whatever,你自己满意就好。

整理:我爱上QQ     

来源:网易新闻